ICP备案证书号: 沪ICP备20005974号 © 2005-2024 耐美尔情趣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家暴的普遍性
“有一次,我姑姑跟我讲村里有一个女人因为受不了丈夫的家暴,逃出去外面打工。后来被男的找回来,把她手指剁了,还逼女的喝血......”提及家暴记忆,丁当如是说。
万万记得有一次,妈妈菜做咸了,父亲一个不满意就把桌子给掀了。
她上去和父亲理论,他当然没有听,结果两个人就打起来,后来发展成六姐妹和父亲之间的一场大仗。
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她听到两人在院子里吵架,男的先是抽了女的耳光。
后来抓着女的头发,一路拉扯。
女的哭喊着,想回娘家。男的听了更生气,狠狠地把女的推到在朱朱家门口的谷堆旁,继续弄鞋子抽她。
女的再怎么挣扎,力气也没有男的大,只能被动挨打。
绿色蔷薇的姐妹们接受采访时,她们无一例外都曾经历过或看到过、听说过家暴的事迹。
家暴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把它当做家常便饭,“家暴是家务事”,“报警了也没人管”,“他没打我,只是每次心情不好,都把我骂个狗血淋头,但这不算家暴吧?”等等这些观念仍深入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暴受害者几乎都是女性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数为女性、儿童和老人,其中妻子遭受丈夫的暴力居多。据《广州日报》报道,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涉及家暴的一审案件数量共94571件,仅有38名男性自诉遭遇了妻子的家暴,99.9996%的施暴者都是男性。
据2010年12月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24.7%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家庭暴力。
《深圳商报》报道显示,2009年-2011年深圳市妇联系统受理家庭暴力信访件约占婚姻家庭类的两成左右,受虐者中98%是妇女儿童,且普遍存在女性对家庭暴力一味忍让,致使暴力行为升级,在家庭暴力发生时没有及时报警、验伤固定证据等问题。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被边缘的身份,被沉默的女工在流动人口中家暴的状况更加严重
社区的姐妹们在做手工
流动工人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工作,由于缺少原有社会支持,且无法享受相应城市待遇,家庭暴力问题在流动工人群体,尤其是流动女性中更突出。
在深圳,30岁以上的流动女性很难找到正规就业类工作,许多流动妈妈被迫做全职妈妈,或在非正规就业行业类边做手工加工边带孩子,同时,她们中的大部份还要承担家务,个人时间、空间严重缺乏,并面临着工作、生活、健康、教育等多重问题。
在深圳市妇联受理的家庭暴力的信访中,受虐者为非深圳户籍的女性约占72%,女性处于无业或失业状况的约占19%;施暴者80%以上集中在20岁至45岁之间。相关研究和资料显示,家庭暴力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并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等。
社区儿童参与“不要暴力,要抱抱”活动
||女工的声音,需要被听到
为了促进女工发出自己声音,我们已连续举办五届“女工最牛”活动,旨在培养女工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展示多元化的女工形象。我们在活动及日常经验中发现,女工非常喜欢通过文艺活动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女工们有专属的文艺活动,就能够互相给予精神支持,并在女工群体中引发身份价值认同。
||让更多人知道关注家暴,并可以加入一起反暴力
女工们用戏剧讲述自己的故事,律师讲解反家暴法的规定,我们通过女工反暴力互助小组,分享自己的故事,每月一次的反暴力法律讲座,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暴力及如何预防,用摄影展的方式在社区做反家暴的宣传,做一个反暴力的宣传视频,让更多人知道家暴的知识,一起加入反暴力行动。
律师讲解反家暴法的规定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家暴的伤害,呼吁更多人一起制止家暴。
#反家暴戏剧工作坊姐妹们说#
家暴太常见了,谁都不敢说自己没有家暴过,记得我怀孕7个月时,我老公跪在我身上打我,头往墙上撞,我现在都不敢去想……
我遇到很多事情,从小拐卖、童养媳、家暴、离婚,我以前从来都不敢讲这些,怕别人笑话我,也不想让别人看到我不好的一面,但是在这里有姐妹们有很多相似的经历,可以互相支持鼓励,让我觉得很安全,我也不怕和别人说我的故事了。
反家暴戏剧工作坊中姐妹们向我们说出尘封已久的故事,此前她们早已打算不再提起,但是,在绿色蔷薇彼此信任和互相支持的氛围里选择讲述出来,因为她们知道,这里每一个人的声音都会被倾听和重视。
这些声音不是单个人的生命体验,因此姐妹们能很快找到共鸣,并在互相支持中重获力量。
反家暴戏剧工作坊呈现|2018.8.26
#家暴和我有什么关系,支持社区反家暴的朋友说#
女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她们就像江湖里的传说,我们也许素未谋面,或曾擦肩而过。
但是,背的包、用的手机、穿的鞋子、打的雨伞......都可能出自她们的一双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