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备案证书号: 沪ICP备20005974号 © 2005-2024 耐美尔情趣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我不是刻意把滚床单和谈感情这两件事分开来看的。”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阿英有些愣在原地。
这两年,似乎“性/爱分离”被炒的很火热,之前很多人用这个词去形容“渣男”,后来凡是他们认为的“pao王”,“花心鬼”都可以添上这一独家标签。
不置可否,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可以将这种行为与道德谴责相捆绑。
因为,性/爱分离中的“分离”意味着,即使我上过你,但我不一定爱着你。
但坦白来讲,这样的关系正在逐渐被一部分年轻人所接受,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推动下,社交软件似乎成了很好的助力器。
我和他认识大概不到一个月,那天,两个人走到酒店的时候,彼此都有些恍惚。
他带着几分酒意他吻了过来,我也顺势倒下。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们彼此都没有提要进一步发展的打算。
似乎前一天晚上我们彼此坦诚相对的举动,只是暴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之后,我们就像是彼此的“类似恋人”,拉开了一段稳定的身体交流关系。
阿英,是我合租的室友,在我好几次夜不归宿之后,她问:“你是不是交了新男友?”
“没有。”
“那你只是为了…”还未等她开口说出那两个字,我便率先袒露了那段关系的存在。
起初她有些惊讶,但是没过多久她点点头对我说:“我其实也可以理解,但是你真的没事吗?”
我有些疑惑。
她继而说道:“你真的能克制住自己不喜欢上他吗?”
阿英的提问令我有些意外,几番思索下来,我发现自己对他的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感,但我更加清晰地感知到,那种感觉不是喜欢。
但是,在我习惯每次他的主动约邀后,我开始有些期待同他见面的时刻,甚至在心底产生了“柔情效应”。
所谓的“柔情效应”即是对对方产生了除身体之外的心灵波动,这意味着我的很柔软的一部分情感被激发了出来。
当时的我有些紧张,甚至开始关注他的朋友圈动态,有意无意的翻开他的消息,颇有几分因性而爱的味道在其中。
但好在,随着他约我的次数越来越少,我泛滥的情绪也开始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与调节,可能从一开始,我也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
因为我很清楚,我和他之间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极其容易消散。
所以,直到最后,我和他完全断掉联系的时候,阿英甚至有些许惊讶。
她说:“我差点以为你们要假戏真做了。”
我嘴上笑笑不说话,但是无法否认自己有过那么一瞬动情的时刻。
“有过些许情绪波动。”最后,我有些木讷的开口。
阿英后来和我讲,她觉得我的举动无关对错,只是希望我能在结束这段关系时,心情依旧很愉悦。
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
毕竟,人是极富情感的动物,所以多数时候,我们会让“性”与“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诸如安全感严重缺失的人在这种“性/爱分离”的关系里就会变得愈加患得患失。
因为当我们开始渴望“身体交流”以上的“心理交流”时,那么可能我们也会在这段关系里受到伤害。除非,两个人都是以“身体交流”为出发点,而展开的这段关系,那么体验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愉悦,参与的双方也会变得放松起来。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似乎有些释怀,其实我想要“性/爱分离”,并非只是单纯为了约。说到底,我是为了在取悦自己的同时,得到一份单纯的满足感。
或许在传统的爱情观念里,似乎性/欲和爱情相互结合才是最完美的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性/爱的双方对彼此的性/欲不一定是起源于深厚的爱情基础之上,只能说更多的时候“性”与“爱”密不可分,但并非完全不可分离。
更何况,“性/爱结合”有时候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但身体里充斥的欲望却一直在不停地蔓延乞求一个方式去结束它的自我纠结。
调节的它纠结的方式,或许是“性/爱结合”又或许“性/爱分离”,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应该掌控在每个人自我的手中。
女性对“性”是要持有独立的自觉意识的,这样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状态去调节。达成任何一种类似“契约关系”的双方都应该持有平等的原则。
“性爱分离”没有错,因为“性”不应该是捆绑任何人的枷锁,包括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