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动不动就一身汗,有人很少出汗,怎么回事
高温酷暑,出汗在所难免,但你知道吗?并非所有出汗的情况都是正常的,出汗太多或太少,你都要当心了……
《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津液疏泄于体表则为汗,中医通过辨汗,从出汗量的多少、有汗无汗等可判断人体阴阳是否平衡,以及脏腑功能情况。
一、异常出汗
异常的出汗有很多种类型,常见有盗汗、自汗、战汗以及黄汗。而常说的“虚汗”并非中医专业术语。
1、盗汗:
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汗的原因多数与阴液不足相关,即阴虚。阴虚内热,故在夜间睡眠容易出汗。
治疗盗汗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导致阴分不足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如果身体有内热则必须清除内热,盗汗才可止住。另外,也可从食疗方面适当补充阴液。
2、自汗:
多数在白天汗出,轻微的活动都可引起出汗。
自汗一般与气虚或阳气不足有关,可通过补气进行缓解,当然需先辨别属于肺气虚还是脾气虚,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方法。
对于卫表不固、气虚导致的自汗,玉屏风散是最常用的中成药。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一般出汗后热退。
4、黄汗:
出汗染黄衣物,一般与湿热有关,可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
5、其他类型出汗:
如半身出汗、头身出汗、手足心出汗等。
异常的局部出汗仅为身体疾病的一种表现,如要判断出汗原因,必须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四诊合参,才可得出结论。
二、大量出汗
大量出汗可带来两方面危害,一是损伤人体阳气,汗虽为液体,但其由阳加于阴而形成,所以汗液同时也有阳气的成分,大量出汗可耗损阳气。
二是耗损津液,轻则表现为口干、疲倦乏力,重则出现脱水、低血压、休克等情况。
三、出汗过少
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夏季出汗机会大大减少,很多人不知道,在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也有一定危害性。
常说春夏养阳,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阳气正常生发与疏泄,其中出汗就是阳气正常生发疏泄的一种表现,长期不出汗必将影响人体阴阳平衡以及新陈代谢,长此以往,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